2.简单DP 动态规划(Dynamic Programming,DP)是一种用来解决一类最优化问题 的算法思想。
背包问题是一类经典的DP问题,灵活多变。
背包问题模板整理点这里
DP问题整理点这里
帅地哥的DP文章
2.1 闫氏DP分析法 我们从集合角度来分析DP问题。
2.2 acwing.2. 01背包问题(背包九讲 , 模板题) 背包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组合问题,在一个背包中有若干物品,在某种限制条件下,选出最好的组合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有 N 件物品和一个容量是 V 的背包。每件物品只能使用一次。 第 i 件物品的体积是 vi,价值是 wi。 求解将哪些物品装入背包,可使这些物品的总体积不超过背包容量,且总价值最大。 输出最大价值。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两个整数,N,V,用空格隔开,分别表示物品数量和背包容积。 接下来有 N 行,每行两个整数 vi,wi,用空格隔开,分别表示第 i 件物品的体积和价值。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,表示最大价值。 数据范围 0 <N,V≤1000 0 <vi,wi≤1000 输入样例 4 5 1 2 2 4 3 4 4 5 输出样例: 8
思路:
参考1:y总视频讲解,参考2:《算法笔记》,参考3:《LeetCode 101》刷题指南
如果采用暴力枚举每一件物品放或者不放进背包,有两种选择,所以时间复杂度为$O(2^n)$,非常大。
接下来考虑动态规划 求解。
思路一: 先尝试二维解法。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二维数组dp存储最大价值,其中dp[i][j] 表示前i 件物品体积不超过j (即此时背包容量
为j )的情况下能达到的最大价值。
在我们遍历到第i 件物品时,在当前背包总容量为j 的情况下,
如果我们不将物品i 放入背包,那么dp[i][j]= dp[i-1][j],即前i 个物品的最大价值等于只取前i-1 个
物品时的最大价值;
如果我们将物品i 放入背包,假设第i 件物品体积为wi,价值为vi,那么我们得到
dp[i][j] = dp[i-1][j-w[i]] + v[i]。我们只需在遍历过程中对这两种情况取最大值即可,总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为$O(NV)$。
综合上面提到的2种选择策略,我们可以得到状态转移方程 :
dp[i][j] = max{dp[i-1][j],dp[i-1][j-w[i]] + v[i]}
确定初始化边界,dp[0][0] = 0.
注意理解误区 :
dp[i][j]里的i不是表示选择了前i个物品,而是表示对前i个物品做出两中策略的选择;
里面的j不是表示当前物品的总体积等于j,而是表示前i 件物品体积不超过j 。
这里给出一位大佬的解释:
1 2 3 4 5 6 7 无论 j 表示体积正好是 j 还是 不超过 j ,它的式子都是一样的 j - v[i], 但是理解不同而已。 有一点不同就是:如果 j 表示体积正好是 j 的话,那么答案就需要遍历求max。如果表示的是 不超过 j 的话,答案就是 f[n][m] 。 如果只考虑第1 件物品的话,应该只有 f[1 ][ v[1 ] ] = w[1 ] 其他的都是不存在最大质量的(都为0 )。 但是按照 原来的初始化的话,f数组的第一行:f[1 ][ v[1 ] - v ] = v[1 ](而这样的式子却代表的是 j 表示不超过 j 的情况、可以把两种情况的 f 数组画出来) 所以我认为: 1 、j 表示 体积正好为 j :需要 f[1 ][ v[1 ] ] = w[1 ],其余的赋值为零。这样得到的数组 f 才能被解释赋予意义。答案就需要遍历求max。2 、j 表示 体积不超过 j :式子不变,初始化不变,只是求答案不需要遍历,答案就是 f[n][m]。
再贴一位大佬的题解:(十分详细了)https://www.acwing.com/solution/content/1374/
代码:(二维朴素做法)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algorithm> using namespace std ;const int N = 1010 ;int dp[N][N]; int v[N],w[N];int n,m;int main () { cin >> n >> m; for (int i = 1 ;i <= n;i++) cin >> v[i] >> w[i]; for (int i = 1 ;i <= n;i++) for (int j = 0 ;j <= m;j++){ dp[i][j] = dp[i-1 ][j]; if (j - v[i] >= 0 ){ dp[i][j] = max(dp[i-1 ][j],dp[i-1 ][j-v[i]]+w[i]); } } cout << dp[n][m]; return 0 ; }
再尝试一维优化。 看y总视频https://www.acwing.com/video/34/ 42:15,对二维做法等价变形 得到一维做法。
我们可以进一步对0-1 背包进行空间优化,将空间复杂度降低为$O(V)$。时间复杂度已经不能再优化了。
这里可以发现我们dp[i][j]永远只依赖于上一排左边的信息,之前算过的其他物品都不需要再使用。因此我们可以去掉dp 矩阵的第一个维度,在考虑物品i 时变成dp[j]= max(dp[j], dp[j-w] + v)。这里要注意我们在遍历每一行的时候必须逆向遍历 ,这样才能够调用上一行物品i-1 时dp[j-w] 的值;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正向遍历,则dp[j-w] 的值在遍历到j 之前就已经被更新成物品i 的值了。
从二维变成一维,相当于把二维中第一个维度变成循环滚动只有1行的数组dp[N]。
如果我们仍然从左往右计算dp[j],那么可能存在污染,因为后面的数据根据前面递推而来,在滚动的时候可能要用到dp[i-1](即上一次循环的数据时,实际上这个位置的数据已经在这次循环时被更新过了,用到的是dp[i]的数据,那么就出错了。
只有通过逆序枚举v,即从右往左滚动数组,这次计算dp[i]时依然根据上次循环递推而来,而且dp[i-v[i]]并没有被污染,才能得到正确结果。
模拟过程:https://www.acwing.com/activity/content/code/content/625657/
我们注意到在处理数据时,我们是一个物品一个物品,一个一个体积的枚举。
因此我们可以不必开两个数组记录体积和价值,而是边输入边处理。
代码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algorithm> using namespace std ;const int N = 1010 ;int dp[N];int n,m;int v,w;int main () { cin >> n >> m; for (int i = 1 ;i <= n;i++){ cin >> v >> w; for (int j = m;j >= v;j--){ dp[j] = max(dp[j],dp[j-v]+w); } } cout << dp[m]; return 0 ; }
思路二:闫氏DP法 y总思路,绝了!
根据数据范围,时间复杂度应控制为O(n^2)级别,所以状态表示最多两个维度。
2.3 acwing.1015. 摘花生(信息学奥赛一本通) Hello Kitty想摘点花生送给她喜欢的米老鼠。
她来到一片有网格状道路的矩形花生地(如下图),从西北角进去,东南角出来。
地里每个道路的交叉点上都有种着一株花生苗,上面有若干颗花生,经过一株花生苗就能摘走该它上面所有的花生。
Hello Kitty只能向东或向南走,不能向西或向北走。
问Hello Kitty最多能够摘到多少颗花生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输入格式 第一行是一个整数T,代表一共有多少组数据。 接下来是T组数据。 每组数据的第一行是两个整数,分别代表花生苗的行数R和列数 C。 每组数据的接下来R行数据,从北向南依次描述每行花生苗的情况。每行数据有C个整数,按从西向东的顺序描述了该行每株花生苗上的花生数目M。 输出格式 对每组输入数据,输出一行,内容为Hello Kitty能摘到得最多的花生颗数。 数据范围 1 ≤T≤100 ,1 ≤R,C≤100 ,0 ≤M≤1000 输入样例: 2 2 2 1 1 3 4 2 3 2 3 4 1 6 5 输出样例: 8 16
提示:2 2是第一组数据,2 3是第二组数据。
思路一:闫氏DP法
关于边界问题,如果涉及到i-1,一般从1开始,否则从0开始,可以认为是一种准则。
时间复杂度为O(n^2)。空间复杂度为O(n^2)。
状态转移方程:f[i][j] = max(f[i - 1][j], f[i][j - 1]) + a[i][j];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cstdio> #include <algorithm> using namespace std ;const int N = 110 ;int f[N][N],w[N][N];int main () { int T; cin >> T; while (T--){ int n,m; cin >> n >> m; for (int i = 1 ;i <= n;i++) for (int j = 1 ;j <= m;j++){ cin >> w[i][j]; f[i][j] = max(f[i-1 ][j],f[i][j-1 ]) + w[i][j]; } cout << f[n][m]<<endl ; } return 0 ; }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while (T--){ int n,m; cin >> n >> m; for (int i = 1 ;i <= n;i++) for (int j = 1 ;j <= m;j++){ cin >> f[i][j]; f[i][j] += max(f[i-1 ][j],f[i][j-1 ]); } cout << f[n][m]<<endl ; }
思路二:滚动数组 参考自:CSDN
状态表示 集合:定义f[i][j]为从(1, 1)到达(i, j)的所有方案 属性:最大值
状态转移 (i, j)从(i-1, j)即上方过来 (i, j)从(i, j-1)即左方过来
空间压缩 f[i][j]只需要用到这一层和上一层的f元素,所以可以压缩成滚动数组。在此之上,还可以直接压缩成一维数组。
时间复杂度为O(n^2)。空间复杂度为O(n)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#include <bits/stdc++.h> using namespace std ; #define maxn 100 int n,m;int f[maxn+5 ]; int main () { int T; scanf ("%d" ,&T); while (T--){ scanf ("%d%d" ,&n,&m); memset (f,0 ,sizeof (f)); for (int i=1 ;i<=n;i++){ for (int j=1 ;j<=m;j++){ int x; scanf ("%d" ,&x); f[j]=max(f[j],f[j-1 ])+x; } } printf ("%d\n" ,f[m]); } return 0 ; }
由于多组样例,而二维数组解法由于f[0][...]和f[...][0]都为0,所以没有问题。对于一维数组,上一样例的f数组需要清零,否则影响结果。